glmin:

“速食”时代确实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,怎么说呢,有利也有弊,其实我一直觉得手工的“东西”是有“灵气”的,而机器出来的“东西”是缺少这个“灵气”的,这也是我一直坚持能用手工去完成的事情尽量去做。

爱丽丝儿是溜达姑娘:

在网上看到这篇报道 为之动容 于是稍作整理 愿与大家分享

京城最后的修笔人

四个口袋的中山装,左上口袋总会别上一支钢笔,那曾是多数知识分子的标记和骄傲;黄昏,情愫暗生的女孩给青涩的男孩递去一支钢笔,那被人称为定情信物---只是,类似的情境已经久远了,时代的背景至少应倒回三十年前。

然而在2012年的今天,这位叫张广义的老人却还在坚持修着钢笔。

坐落于北京东城区的东四大街被称为“银街”,和被誉为“金街”的王府井大街一样,这里是北京东城最为繁华的地段。就在这寸土寸金的东四大街上,张广义老人不足10平米的小小修笔店却巍然屹立了整整五十年。

他曾经收过几个徒弟,最后因收入微薄都弃他而去,张广义一身的技艺也恐无以为继

张广义带着慈爱的笑容,而眼中却是对这个“速食”时代的无奈,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方便和快捷,人们也许还保留着见字如面般的感动,修笔的手艺也许不会没落至此。


如今,爷爷的老铺子生意冷清 偶有上了年纪的客人来此找他修笔 话家常 而大多数年轻人对此漠不关心。他们的目光大多停留在这间老铺周围的西饼店,服装店上。

我想,爷爷并不指望这个行当带来收入,更多的是一份对纯真年代的守望。

可以想象,爷爷曾孤独地度过了许多春秋。身边的老铺一间间倒闭,手艺人纷纷转行。如今的北京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朝气,耸立的高楼大厦埋葬了文化与人情味。

但无论如何,今年夏天,爷爷一定不会再寂寞了。因为暑假回京后我会带着家里老旧的钢笔去拜访他。如果有这个荣幸,更希望成为他的徒弟,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。

这也是我内心的坚守。


评论

热度(97)

对雨中的茧说

不用多说我都了